继著名画家高云、著名作家毕飞宇、著名设计师速泰熙、著名唐宋文学研究学者莫砺锋教授、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在南京老门东及物艺术空间开讲之后,钟山文艺大讲坛将邀请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教授于10月底继续开讲,为市民们带来关于雕塑的艺术普及讲座,敬请期待!
【编者按】钟山文艺大讲坛是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联发起主办,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广电集团协办,凤凰网江苏承办的系列文艺名家面对大众的文艺普及讲座。钟山文艺大讲坛的开设,旨在加强市民的艺术教育,提高大众的文化艺术素养。
继著名画家高云、著名作家毕飞宇、著名设计师速泰熙、著名唐宋文学研究学者莫砺锋教授、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在南京老门东及物艺术空间开讲之后,钟山文艺大讲坛将邀请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教授于10月底继续开讲,为市民们带来关于雕塑的艺术普及讲座,敬请期待!
吴为山先生创作的《家破人亡》、《逃难》、《灵魂呐喊》群雕,使拜谒者顿觉震撼。如以那组冷酷的高墙象征帷幕,将当时的人间浩劫展现在拜谒者眼前,仿佛又回到那悲惨世界。这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笔墨,只是苦难同胞在野兽奴役下的恐惧悲号与死亡前的挣扎,展现了人类罕见的历史悲剧,是雕塑的史诗。吴良镛
落成于2007年的作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为群雕,共分三大部分主雕《逃难》系类、《家破人亡》和《冤魂的呐喊》。其中《逃难》系类有《逃难之一求生》、《逃难之二挣扎》、《逃难之三--孤儿》、《逃难之四祖孙》、《逃难之五母与子》、《逃难之六老母亲》、《逃难之七圣洁》、《逃难之八最后一滴奶》、《逃难之九小孙儿》、《逃难之十抚魂》。这些雕塑全部为青铜铸造,是专门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所创作的主题群雕,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吴为山曾透露过在创作雕塑背后的一些故事,接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的创作和设计组雕任务是在2005 年12 月15 日,正是南京大屠杀祭日的之后的两天。深感责任重大的吴为山对一工作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感,自1982 年从家乡来到南京学习、生活的20 多年间,他对这承载了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
吴为山认为,纪念馆工程的改扩建从意义上看不仅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战后的精神归宿。改扩建工程从根本上应该属于基本的建筑概念,在此基础之上它将作为历史的表现形式与特殊承载体,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史实物证陈列是基础。作为凝固历史,铸造国魂的雕塑则能直接进入人心灵的。”尊重史实并将其以艺术的形式做以客观表达,可以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提供价值判断标准。“首先是立意,立意的基础是立场”。这是吴为山创作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南京这座城市是吴为山看待这段屈辱历史的独特视角,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为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以及这段痛苦历史给人们带来的惨痛记忆?吴为山说:“我认为只有立足于人类、历史的高度来正视、反思这段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的兽行,才能升华作品的境界,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纪念、仇恨。”
在明确了创作立场后,吴为山确定了自己作品的取材与形式。在日常生活情感与民族仇恨的情感之间需要一种合理过渡,雕塑可以起到一目了然而又缓慢过度,形成层层引人深入的效果,这时民族意识就由心而发了。因此,吴为山选用了叙事性、群体性组合,第一有史诗般群像的形式,第二从而奏起感情的交响,是欣赏着的情绪波澜跌宕,起伏壮阔,作品将超越普通意义单纯遭难的描述,在这记录史诗事件中蕴藏的美,是痛斥罪恶的一面镜子,同时也希望能够唤起灵魂深处的反思。
这是吴为山对整个组雕的精神设想而后便有了以下的表达,在此种悲怆表达的基础上,其塑造了高达11 米的《家破人亡》,内容形态各异、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的《逃难》系列群雕。随后而来的是悲怆天地,痛苦挣扎后无助的双手伸向苍天的《冤魂呐喊》。组雕基于三角形稳定构图为元素,主体雕塑为背景衬托,生成由悲到愤的整个过程。
以“遇难纪念”为主旨思想建造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家破人亡》是变现的第一主题,表现母亲被凌辱的悲痛之极,双收托着再也不会醒来的孩子仰问苍天,良知何在? 她仅是千万受难家庭的一个缩影,象征了祖国母亲在对他的孩子悲泣。该雕塑的创作手法采用“大写意”,让母体成为山河、化为巨石。
《家破人亡》作品中所塑造的伟大母亲,她那赤裸的双脚表现除了她的悲痛欲绝,没有任何依靠只能将双脚扎根于大地,瞬间,她那永远不会回来的儿子化为了绵绵山脉。《家破人亡》作为吴为山雕塑的典型作品之一,让所有站在这位伟大母亲面前的人们悲从心生,让所有接近它的观众在母爱面前如此渺小。将情绪直接传递给欣赏着,从审美的意识中形成最直观感受。
在《逃难》系列中吴为山将组雕分为10组,共由21 个人物组成。水的运用鲜明而有特色,无形而又有形的水使组雕中的人物与行人及建筑之间若即若离,似在眼前却又不能触摸,通过这种表现手法,营造出时空交叉的艺术对话。在作品比例上,大小接近于真人,从而使观众在感官上有着融入其中,身临其境的感觉。组雕中各型人等充分体现出场面的悲怆,有踉跄无助的老人、妇女、儿童,也有展现形式纯朴的普通市民、知识份子、僧人,这其中最能使观众心中荡起涟漪的是母亲将最后一滴奶喂给了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这个场景是幸存者的亲身经历;21 个人物,虚实相错,在向人们倾诉无比的痛苦。
《冤魂呐喊》是遵循建筑理念为纪念馆而设计的,它更倾向于建筑由东向西的,《冤魂呐喊》位于西侧,在创意角度上逐渐步入观赏心境的高潮,而视觉创意上遵循建筑的规律,也为西端的建筑无形增添了应有的平稳感。被劈开的造型预示破碎的祖国,中间缺口便设计为纪念馆的门。这座虚掩的城门也是人们最后的希望,而这座虚掩逃难之门也有未知的死亡,因为谁都无法预料门外的世界是否也像这里成了人间地狱。
从整体上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其中《家破人亡》、《冤魂呐喊》都是在向天地所要要空间,《冤魂呐喊》是将人间的苦难诉诸于上天。环境雕塑就是要在空间中寻求三围的立足点,依托天、地而突出其造型特征,再以表达精神的冲击力。用雕塑的象形特征引发人的想象里。三组雕塑互为联系,相互呼应,为纪念馆拉开了历史悲剧的序幕。
-
新闻米卢的年薪不到里皮的3%他曾被称为江湖骗子
大约在中国男足输给叙利亚之后,主教练里皮第二次辞职,里皮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到我挣得是非常非常的钱,我不想抢钱。据媒体报道,里皮的年薪超过2000万欧元,相当于1.55亿元人民... -
新闻当初足球教练米卢卖房子将154平北京豪宅55万卖给董路后悔没
经济学上讲究周期律,似乎任何的周期循环,都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有些事情是要并且经历一系列周期性的大起大落之后,才能够逐渐平稳、恢复过来,当然,这更是说明一个问题:... -
新闻暴瘦如柴穿廉价地摊货身家过亿的张曼玉被打上老丑穷独标签?
近日,有媒体曝光了54岁张曼玉的近照,照片中还特意打上了孤伶、小西湾等字眼,因为小西湾是香港的平民区,所以媒体还取了个非常吸睛的标题:张曼玉54岁近照曝光,从豪宅搬到平... -
新闻丹东:家有“老丑”(图)
家住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村的47岁刘长宏喜欢养狗,他认为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正因如此,在他的家中,一条高龄狗老丑与他走过十多年的春秋。 老丑长着一身棕黄色的长毛,两只... -
新闻老丑-简介、作品集、金句、评价
行走世间,不知不觉中,我们变得愈来愈理性、现实、事故了。于是,能令我们快乐的事情,便不再快乐。我们放不下流言蜚语,他人的非议;因为知... 2感情真正的主战场,仍是在某... -
新闻FMU艺术季·艺术名家进佛山系列之“N现场”艺术家风采一览(二)
原标题:FMU艺术季 艺术名家进佛山系列之N现场艺术家风采一览(二) ��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朱乐耕、徐累、李纲、叶向明...